語音導遊介紹:1分51秒
香港開埠時,港島堅道、般咸道以上的半山區,按當年法例規定只淮洋人居住。那麼華人呢?他們則聚居於上環和西營盤,而其中太平山街一帶就是新來港華人的平貧民窟了。為何選擇這裡聚居?據講,因當時海岸線仍在皇后大道中附近,從海路來港的華人多在水坑口上岸,於是就近投靠親友,並在城中心的商貿區和碼頭依靠勞力謀生。
當時,他們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居住環境,由於人口愈來愈多,一間三層小屋竟擠滿二、三十伙家庭,而且沒有獨立的浴室和厠所,大家都擠在同一公厠,衛生極之惡劣。終於,在1894年爆發了一場鼠疫,此次災難導致約2,500人喪生,三分之一的人口逃離香港;而影響最深遠是此後廿年,因為鼠疫成為香港風土病,幾乎每年來襲, 據稱總死亡人數多達兩萬。
港英政府為應對這場由太平山區貧民窟引爆的災難,她迅速引入英國本土的建築條例,定下樓宇間距、環境衛生和安全標準,太平山區的樓房街道均依照這些條例,於20世紀初被重新規劃,成為今日的面貌。故此區既載有移居香港華人的血淚史,也是香港建築史上一個轉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