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導遊介紹:1分16秒

新華社照片,香港,2017年6月6日
香港活化歷史建築:讓老建築煥發新生命
6月4日,香港市民在石屋家園享受週末。石屋家園前身為侯王廟新村31-35號,二次大戰後,石屋一帶成為寮屋區。2010年石屋通過“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得以活化,並於2015年開始營業成為市民喜愛的懷舊冰室。
歷史建築具有歷史、社會、建築及美學的價值。如何在文物保育和持續發展之間找到平衡,香港探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所謂“活化”,即是為歷史建築尋找新的生命、新的用途,強調以創新的方法予以善用,使之成為獨一無二的文化地標。該計劃始於2008年,特區政府發展局與非政府機構以社會企業形式合作實施。
從2008年香港特區政府推出首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到2016年公佈第五期,香港目前已有近20個“活化”項目,其中有8個項目已經投入服務,分別是前北九龍裁判法院、舊大澳警署、雷生春、芳園書室、美荷樓、前荔枝角醫院、舊大埔警署和石屋。其中有4個項目獲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分別是由前北九龍裁判法院活化為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香港分校的項目、由舊大澳警署活化為大澳文物酒店的項目、由美荷樓活化為YHA美荷樓青年旅捨得項目和由舊大埔警署活化為綠匯學苑的項目。
新華社記者 李鵬攝

何家園石屋又稱九龍城石屋,是一座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舊民居。二次世界大戰後,大量人口從內地逃難至香港,在聯合道一帶建起鐵皮屋。1945年至1949年期間,一連五間的石屋正式在石屋家園現址落成。
不說不知,原來當時有很多著名的電影製片場均在附近開設,例如長城片場、世光片場、友僑片場等。著名影星蕭芳芳、陳寶珠等人都曾在該地拍攝電影。雖然九龍城有大量寮屋區,但如果你夠運氣,更可能有機會偶遇大明星!
五十年代,石屋家園曾租借給「藍恩記山墳墓碑工程」及「永盛裝修工程」。當中「藍恩記」招牌仍保存至今,搖身一變已成為一個打卡聖地。現時的石屋家園已被活化成一家懷舊冰室,路過也不妨到訪那裏,感受一下舊香港的基層生活。
返回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