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導遊介紹:2分12秒
位於灣仔寧靜一角的廟宇,大概不是很多人知道,除了是法定古蹟之外,還是現時港島區最大的道教廟宇。
很多人都有疑問,為什麼供奉北帝的廟宇門牌會是「玉虛宮」而不是「北帝廟」呢?
原因是元朝皇帝把這位道教的神仙升格為玄天上帝,傳說玄天上帝住的地方稱為「玉虛宮」,所以玉虛宮便是北帝廟另外一個稱呼。而門牌上「玉虛宮」這三個書法字,是出自清朝一位武將軍張玉堂的「手」,將軍喜歡使用綿布包裹拳頭寫字,稱之為拳書。他在鴉片戰爭時被派到九龍做防守大將軍,所以目前除了這個北帝廟之外,在九龍寨城內也有他用拳頭來書寫的墨寶。
此廟在1862年由附近坊眾集資興建,並於一年後落成,有接近一百六十年歷史。但廟內三米高的銅像卻有四百多年歷史,銅像鑄於明朝萬曆三十一年, 即是西歷1603年,其歷史比此北帝廟更為久遠。原來當時香港有一位姓曾的富商,以一萬元購自廣州,原本放於他在九龍城的別墅內,是當時全港最大的道教銅像。但後來因為要興建啟德機場,他的別墅被填平,自此這個神像便被搬來灣仔建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剛才由藍屋沿石水渠街斜路上來北帝廟之前,經過一幢以紅色為主調的聖雅各福群會總會大樓。團體最初以兒童為服務對象。屬於基督教的聖雅各福群會,建會之初竟然是借用屬於道教的北帝廟內的偏廳(即現時龍母殿的位置)展開其服務兒童的工作。由此可見,香港人的自開埠以來中西文化交匯、宗教共融的獨特文化。
#香港 Hong Kong #灣仔 Wan chai #歷史文化 history & culture #觀光 explo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