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導遊介紹:2分17秒

在永安街第一個路口轉左便到達大涌橋,這條橋是大澳的一個很重要的地標,遊大澳必經之地,同樣也是大澳人出入每天必經之地,這條橋看似老舊,但其實只是在20世紀90年代才建的,建橋以前是怎樣過河的呢?在還沒興建大涌橋之前,要來往兩岸必要乘搭由當地居民經營的「橫水渡」。橫水渡就是一隻小船或可叫作舢舨,客人都站在舢舨上,每次可載乘客三十人,早期是以人手拿竹竿撑船,後期改用麻繩綁於兩岸,「船長」用繩拉動船隻讓客人到達對岸,船程大概1-2分鐘,每程收費由最初三個銅錢加至最後五毫錢子。

現今橫水渡已被藍色的大涌橋取代,但仍然吸引不少旅客停留,因為站在橋上,一邊方向可以觀賞獨特的水上棚屋,而另一邊方向在日落的時候來,更可向着鹹蛋黃打卡。

值得一提的是,這條大涌橋路是可以從中間向上打開的,並不是因為有大船會進入「大涌」。建造成能夠打開的橋,是為了「端午遊涌」的時候,傳統上載着神明的「神艇」不能在橋底穿過,所以設計成可以打開的橋,所以大涌橋在平日基本上是不會打開的,除了「神明」要經過的時候才會打開讓路的。而大涌橋要打開的話也不是隨便一個人也可以操作,進行橋面開關的人是誰?是村長嗎?還是鄉事委員會主席?其實都不是,而是要機電工程署的職員才可以操作機器打開,所以每逢端午節「遊涌」當天,機電工程署都要派人的整天在大澳大涌橋旁邊當值,每當「神」要在水面經過的時候便要把橋打開,其他的時間便要把橋放下,讓人在橋面走到對岸,可算是人神共樂。

返回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