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導遊介紹:1分52秒

(網上圖片)

要說到香港出名的慈善團體很多時會想起 – 保良局,但保良局最初只服務香港島,而支撐九龍慈善服務的便是樂善堂。而且其創堂堂址,更是位於當時九龍寨城內的打鐵街。

在18世紀中期,清朝官員前赴九龍城寨視察時均會於石板建的龍津渡碼頭登岸,途經龍津石橋進入寨城及墟市。當時來自荃灣、西貢及九龍等地的鄉紳父老聯合組織慈善工作,在墟巿設立「公秤」,讓買賣雙方交易前先用秤量貨物,公秤所收費用全用於贈醫施醫、助殮、修築碼頭之用。直至1880年,這個辦理慈善事業的組織始正式成為一個機構,並名為「九龍樂善堂」。與此同時亦引證了香港當時的經濟環境 ,尤其是位於城集海邊的「九龍街墟市」其時已經十分繁盛,各地船隻都駛到九龍沿海一帶做貿易買賣,「九龍街」成為貨物集散地,並為新安縣境內的富庶地區。

二戰期間,舊樂善堂建築被嚴重破壞,及至五十世紀,在龍崗道重新建堂,就是現今所見的「九龍樂善堂」大樓,即現時九龍樂善堂總辦事處。而現址旁的樂善堂小學則在1949 年創立 , 並設有碑記作紀念。

返回路線

简 » EN » 日本語 » 한국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