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導遊介紹:2分26秒

從銅鑼灣的街道及建築物名稱可以看出,「希慎」到目前都是銅鑼灣大地主,希慎家族及其家族的上市公司在區內發展已有約100年歷史。早於1923年,利希慎以當時的天價約385萬元向英資怡和洋行 (Jardine Matherson )購入銅鑼灣東角一帶及曾被命名為渣甸山的山丘,並改名為利園山。此事當時引起社會轟動,亦標誌着華商實力提升,亦為利氏家族奠下基業。利希慎當年收購利園山本欲發展成鴉片煙廠,但由於1927年日內瓦會議,議決禁售鴉片,所以最後改為發展物業。

至於利希慎本人,他在事業如日方中之際,1928年在中環街頭被人開槍射殺,兇手逃去無蹤。年僅23歲的兒子利銘澤馬上自英國返港,在不變賣產業的情況下處理家族財政危機。

戰後,銅鑼灣一帶進行填海,利園山亦被夷平,泥土被用作填海物料,成為維多利亞公園的地基。而利園山被夷平後,該區街道名稱都以利希慎家族及其家鄉廣東四邑的地方名命名,以顯示利氏家族在銅鑼灣的地位,例如希慎道、蘭芳道(紀念利希慎夫人黃蘭芳)、開平道、恩平道、新會道、新寧道(台山市舊稱新寧)、啟超道(四邑名人梁啟超)、白沙道(四邑名人陳白沙)。與此同時註冊利希慎置業有限公司(希慎興業母公司),為利氏家族奠下了「地產王國」的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利氏家族中的利國偉爵士曾在恆生服務滿51年,到1997年才告引退。在恆生工作多年的他,曾於1965年銀行擠提風潮期間,代表恆生與匯豐銀行談判,達成恆生賣盤予匯豐的協議,從而避過結業倒閉的下場;他又倡導向外界推出恆生指數,該指數從此成為香港股市表現的參考指標,兩個決定對恆生及香港均具深遠影響。

返回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