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導遊介紹:3分21秒

二零一五年政府刊憲將訊號塔列為法定古蹟,意味着這個位於昂貴地段的尖沙咀小山崗將不會被移平建樓。前往訊號山的入口就在緬甸臺垃圾收集站旁。沿斜路及樓梯步行約5分鐘左右便會到達。訊號山又名黑頭角(Blackhead Point)又稱作大包米,以其形狀命名,原是一處位於尖沙咀岸邊的海角。一九零七年,香港天文台在黑頭角興建了一座訊號山訊號塔,以取代原位於水警總部的報時塔,黑頭角遂由此取得訊號山之名。大包米訊號塔樓高三層,紅磚為特別燒製,並採用英式砌法,窗戶及塔身呈方形,加上以本地花崗石製作而成,帶有濃厚的古典巴洛克色彩、中西合璧而又具備愛德華時期的裝飾特色。跟1881內的時間球塔一樣,塔頂懸有一空心大銅球,每日下午一時正,銅球即由特別之機械裝置引放,沿一木桿下墮桿底。遠在無線電訊系統使用前,海港之船隻,均據此訊號以校正其航海計時器。然而,隨着無線電報時的普及,以時間球報時的方法日漸顯得不合時宜,再加上日久失修和人手不足等因素,政府於是在一九三三年拆下訊號塔的時間球,訊號塔從此被荒廢下來。但天文台繼續以此地公佈天文訊息,在熱帶氣旋吹襲香港的時候,此山頭便會掛起風球訊號到半空當眼處,以讓附近的人士清楚看見。一九三六年訊號山亦曾用作軍火倉庫,並設置禮炮台(Saluting Battery),英皇愛德華八世(Edward VIII)在1936年登基時,這裏曾鳴炮致敬,現時禮炮台位置,只剩下石屎台及小量鐡圈遺跡,被鐡絲網圍着。經過歷年的填海,訊號山現今已經不再靠近海岸,對海一面為 Victoria Dockside 所擋,因此現時已很難從維多利亞港望到訊號山和訊號塔。訊號山重修後在一九八一年闢成訊號山花園,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訊號塔的內部亦會向公眾開放,但要留意開放時間是每日上下午各兩小時,上午九時至十一時,以及下午四時至六時。

此外,山頂訊號山花園內及山下入口處緬甸臺垃圾收集站旁,都可以找到軍事用地界石,分別是W.D.L.64(War Department Lot)及W.D.1(War Department)。相信是因為在興建大包米訊號塔前,這裡是設置九龍四個炮台之一 – 九龍東第一號炮台(Kowloon East I Battery)的位置。所以遊覽時不防留意,在公園休憩亭的附近及山下入口旁邊的軍事界石。

返回路線

简 » EN » 日本語 » 한국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