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導遊介紹:2分35秒
全香港有一百二十九個法定古蹟,單是一個九龍寨城公園內便佔兩個。經過賈丙達道公園向九龍寨城公園南門進入,右手邊便可到達公園的其中一個法定古蹟景點-「南門懷古」。不少港人都會疑惑,究竟這個地方的名稱是「九龍城寨」還是「九龍寨城」?其實在最早期,根據清朝文獻記載這一帶稱作「九龍寨」。一八一零年清廷為防海盜建成九龍寨炮台。一八四二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後,為抗衡對岸剛取得香港島的英國政府,一八四七年用花崗石條築成圍牆,並建六座瞭望台和四道城門,以向海的南門為正門,「九龍寨城」正式命名。一九四三年日軍拆去九龍寨城城牆,用作擴建啟德機場的建築材料,其後寨城範圍進一步收窄至賈炳達道以北。寨城周邊一帶後來被劃作英屬香港的九龍城發展區,居民習慣了九龍城區,也就把順理成章叫作「九龍城寨」。 而「九龍寨城」這個名稱便是從拆卸九龍城寨後,發掘出來的城門石碑中獲得實質證明,而刻有「九龍寨城」及「南門」原是城牆一部分的石碑亦獲得在出土原地保留,並於一九九六年列為法定古蹟。而現時公園的圍牆亦是依據發掘出來的圍牆牆基遺跡以舊青磚重新興建。當年興建城寨歷時八個月,建寨費用由清政府及廣東各地的官紳捐出,所費不菲,並獲得各界極力支持,城寨可說是一個由朝廷、官吏和民眾合作的心血結晶。反映了當時官員及百姓對外族入侵的反感及憂慮。由此可推論為何當時清政府被迫租借整個九龍半島和新界予英國時,仍然堅持保留九龍寨城主權,是除了用作監視英軍以外的另一個原因。